本文阅读指南:本经验贴主要从三大模块进行内容阐述,即背景介绍、备考思路与备考方略模块,流程图是具体的内容简介,大家可做参考~


一、背景介绍


1.个人情况简介:理科生,本科双非、跨专业考研,最终初试250+,复试90+。

2.MPAcc初试概述:
(1)首先,读者应当知悉如下考试规则:

<1>计分规则:管综包含三门科目,分别为数学75(单选题15道+条件充分性判断10道)+逻辑60(仅有单选题30道)+写作65(论证有效性分析30+论说文35)+英语二满分100。

<2>考试时长:管理类综合:3小时;英语二:3小时。

<3>考试时间:管理类综合:12月底某日上午8:00-12:00;英语二:12月底某日下午14:00-17:00。

(2)了解完规则,这里给出各个科目的基本必需认知,供读者参考。

<1>数学:考察内容为初等数学(无高数内容),题量不多,不重计算,这一表象令不少人曲解了管综初试数学的难易度。但实际上,近年来,管综数学愈加灵活,且要求考生快速作答,非常考查学生技巧的总结和运用。当然,管综数学考题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与固定性。一方面,每年的数学真题的考察知识点是一贯的,不同套卷的真题解题思路也是非常相近的。另一方面,管综数学大纲基本不变,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比重基本均衡。具体而言,无论何种题型,每年考点不会发生大变化——诸如有理/无理/实数等基本概念、应用题、平均值、绝对值、不等式、数列、平面/立体/解析几何、排列组合、概率等等。

<2>逻辑: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,逻辑或许是最为陌生的一科。逻辑是非常讲究技巧与方法的科目,考察考生的阅读习惯、思维能力。与数学相比,管综逻辑的连贯性与固定性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具体而言,主要分为形式逻辑、论证逻辑与综合推理。
形式逻辑:选言/联言/假言/逆否/模态/直言命题、真话假话问题、充分与必要条件问题等;
论证逻辑:加强论证(假设搭桥/引入前提/强调前提)、削弱论证、解释类题目、评价类题目;
综合推理:数字、图形、形式或论证的综合考察。

<3>写作:写作与逻辑息息相关,同样是一门强调方法的科目,计分规则相当严格。此外,写作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还强调考生的积累(肚里无货,下笔无神)。当然,这里的“神”主要是指考生作文框架的逻辑性,以及措辞的确切性,而非文采,毕竟,管综作文重在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。
具体而言,论证有效性分析(即所谓的小作文)的考察方式是:给定一篇包含逻辑谬误的几百字材料,要求考生找出其中谬误并进行论证分析,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,字数通常在600字左右。
论说文的考察方式是: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材料,审题立意,围绕立意行文阐述观点,700字左右。

<4>英语:英语是cc初试中“努力回报最呈正相关”的科目。具体而言,英语二的考试模块分为完形填空(10分)、阅读理解(40分)、新题型—信息匹配or标题选择(10分)、翻译(15分)、小作文(10分)、大作文(15分)。

完形填空、阅读理解和新题型基本可以算作一类题,都重在考察考生的阅读综合能力。翻译单独作为一个板块,考察考生英译中的长难句翻译能力。另外,英语二的小作文一般考察书信,内容为建议/感谢/道歉/邀请等等(与英语一几乎无差),大作文为图表作文(英语一为图画作文),考察方式是围绕题目给定图表进行分析、行文。

3.管综复试概述


ps:各个院校的复试细则(计分规则/初复试比例/指定教材)各不相同,在此模块,我仅对cc复试的共性之处进行阐述。对于绝大多数院校而言,有几科是必考的,即会计、财务管理、政治、综合素质。

(1)会计:大部分院校以中级财务会计(版本不一,但知识点基本一样)作为考察会计知识的指定教材(也有少数院校以注会为指定教材,不过考察难度肯定是没有达到注会层面)。
可以说,大部分院校的cc复试会计的考察难度不会脱出中级财会。当然,不能据此认为复试会计容易,原因有二:
一是管理类联考是一门竞争性考试,其有别于考证,讲究的是临场发挥和分数高低;
二是虽说考试难度基本处于中级财会,但若要真正的掌握财会准则的原理与观念,恐怕也并非易事。因此,会计的备考必须提前开始,全力以赴。尤其是基础薄弱或完全零基础的考生,如果没有把握自学考高分,还是借助辅导机构课程比较保险。(具体备考策略见下文,此处略)

(2)财管:财务管理的考察难度基本也是中级财管的水准,但同样必须提前备考,原理同会计。(具体备考策略见下文,此处省略)
另外,由于cc初试不考政治,所以复试中大多数会考政治的。据我了解,大部分院校复试政治的考察形式为简答题,内容以时政为主,部分院校的政治考核可能也会参考马原、思修、近代史。此外,各个院校的政治考核在复试中的所占比例有着天壤之别(5-100分),具体比例应当以院校官方信息为准。从备考角度来说,政治无须在初试结束前学习,但初试后,政治的学习规划因人而异。

(3)综合素质:一般都是以面试的形式进行考察。具体而言,英语口语、专业理解力肯定是包含在内的。同时,面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、表达、抗压、应变能力、仪表仪态、谈吐举止都是衡量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。



二、备考思路

1.备考前抉择

ps:写这一板块的初衷是帮助大家更好地在备考前做好决策,以定军心,主要是为跨考生准备的(本人也是跨考)。个人认为,选择跨考cc的动机无外乎两个——本科专业不够吸引你+会计专硕能够吸引你。因此,决策应当以此二专业的比较为核心。那么,以下是可能值得让我们放入参考体系的因素(因人而异,仅供参考):就业前景、学术路线(读硕/博)、培养时长(2/3年及以上)、个人优势、个人兴趣、备考内容、备考难易度与其他。
说完理论,下面着重介绍我的个人备考抉择经历:
(1)是就业前景的问题,我个人比较喜欢看一个行业就业的中上水准,大致判断其否足以吸引我,我是否能够企及。同时,还要看行业的就业下限,就会计专业而言,就业上下限都很高,需求量大,就业难的风险较低。而本人的本科专业上限高,下限也高,需求量少。
(2)是学术路线与培养时长。若选择会计专硕,2年就能顺利毕业;若选择本专业,读完三年硕,再读三年博(合计六年)才达到就业门槛,路线稍长。
(3)是分析个人优势和兴趣,通俗点说就是看你的性格是否适合做这一行,与其他人相比是否有优势?(足够耐心?/思维灵活?),该行业是否有较多岗位合你胃口?这点因人而异,在此不再赘述。
(4)是备考方面的了解。经过初步了解,管综的考核科目是非常有意义的,备考的经历能锻炼到我的思维能力、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,而这些能力都是各行各业所必需的,也是我本人的弱势,故无论上岸与否,我都有所得。因此,cc的备考内容是能够吸引我的(而且cc不用考高数)。另外,cc(全日制)的备考难度较大,竞争激烈,这是比较大的风险,但经过思考,我认为我能够接受二战,也并不急着工作,因而我能够接受这一风险。
综合考量,本人决定跨考。

2.择校决策

ps:写在前面:需要指明的是,择校决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风险评估过程,而非一两个月的事情(9-10月为报名时间段)。以下分析肯定有不太妥当之处,仅供读者参考:
一、罗列意向学校名单,二、根据城市偏好、实习机遇、就业、奖学金等因素进行筛选,三、详细对比复试线、录取名额、复试难度等因素,四、最终确定院校。

3.心态调整

ps:写在前面:考生在备考路上肯定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,进而导致自身心态发生波动,影响备考。因此,针对一些共性问题,本人结合亲身经历,在该板块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心态调整策略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尽快回到正轨。

(1)是否需要报机构的课程?
答: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当前的学习状态,弄清楚报课的真正意图和需求度。比如,是单纯的因为看到研友报名而感到慌张?还是为了缓解焦虑?又或是因为知识点上遇到瓶颈/进度规划存在疑问?以我自身为例,我在初试备考前就已经开始学习复试相关内容,但在备考当年年中时,我发现自己的复试备考存在漏洞(自学能学明白,但是对于考题会考什么、考多深比较迷糊),因而有针对性地报了老生研路暑期班的基础课程(内含财会准则原理讲解,例题讲解以及复试分析,这些是书本上看不到的)。

(2)错误率太高/做题时间太慢怎么办?
答:先分析错误原因,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粗心错误?基础知识点没有抓牢?还是解题方法上走了弯路?分析完原因,再有针对性地解决。例如,如果是因为基础知识点没有抓牢,那么就应当停止刷题,立刻去教材上寻找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。同时,如果该知识点非常基础,错题题型又比较常见,那就应当及时在错题本上记录题目及其正确的解题思路,以备后续查阅(建议整电子版的错题本,纸质版太过耗时)此外,还要考虑是不是因为自学而忽略了重要的知识点,或者没有总结归纳出做题技巧,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老师帮助。

(3)复习进度太慢怎么办?
答:同理,先分析原因。一般来说复习进度太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种:一是自学看不懂知识点,二是不太会安排备考日程,三是有其他事情耽误了备考进度。相对应的,如果是第一个原因,个人建议还是跟着辅导课程老师思路比较好;如果是第二个原因,那么建议先自行查阅各论坛经验贴,汲取他人经验,如果还是存在疑虑,可以寻找机构的帮助(老生研路等机构都有全程规划班)。


 

三、备考方略

1.初试

总体方针: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,个人认为将备考总战线拉长,每日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是比较好的战略选择。需要时刻提醒自己,管综重在考察思维素养,较为特殊,考生将课余时间用于反思学习方法、日常生活思考,相较于整日死磕书本,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具体策略:

(1)数学:个人认为有一定能力的考生最好以自学为主,听课为辅。我当时基础阶段是把机工版高分指南作为基础教材,提高阶段用的是高教版高分指南,真题阶段除了使用各机构的真题精讲,还用过数学千题、八套卷、五套卷等等,质量都还可以。另外,完成历年真题(2010后)的精做后,需要进行横向归类(同类型的题目放一块,分析共同之处),形成真题解题思维后,再拿模拟卷练练手。需要指明的是,模拟卷的用处有二:一是用来锻炼自身的考场习惯,以及遇到新题的心态把控;二是用来查缺补漏,找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。因此,相对应的,模拟卷的用法需要遵循两个原则:一是必须计时进行,严格按照考场规定执行;二是模拟后,必须找出错题错因,并回归教材对应章节,及时补上知识漏洞。
ps:建议使用电子版错题本,整洁易修且高效(我用的是goodnote)
附上两张电子版数学错题笔记截图

(2)逻辑:前期必须要先听课再看书,切莫盲目自学,否则容易走歪。后续阶段备考策略与数学相近。不过我当时没有做过逻辑的错题本,感觉不太必要(题目套路比较固定,前期可以保存好订正过的纸质版真题,后续方便查阅)。

(3)写作:写作的备考方法与数学、逻辑有些不同,个人认为写作应当尽早开始(尤其是写作基础薄弱者)。我当时是从年初就开始看理论知识,四五月份开始练习真题(2010后)。个人认为写作真题不仅需要多次、反复的练习,更需要老师的批改以及自我的更正,否则难以进步(建议找学姐批改,不建议基础一般者自批,既浪费时间,也不保证质量)。另外,模拟卷写作部分可以用来练习审题立意、列提纲,但不建议精写模拟卷的写作部分,原因在于其思路未必与真题相近。另外,写作应当求稳为先,不要太过激进。所谓求稳,是说审题立意一定要贴合材料,不要标新立异(管综写作分数上下限很大),以减少跑题的风险。因此,平时练习写作时,一定要严格按照固定流程:读题-圈关键词-审题-揣摩命题者意图-列提纲-构思内容-下笔-注意段落首尾句是否符合中心思想。

附上本人2021真题的提纲(还没练习过这篇真题的先别看~)

(4)英语:英语非常强调积累。备考前期,我主要的练习方式是精翻英语一真题的阅读部分,锻炼阅读与长难句翻译能力(没做英语一的阅读题),精翻方法是跟着唐静老师课程学的。备考中后期的真题阶段,我是掐着秒表依次精做每一年的真题(2010以后),做完再精批。这里强调一下作文部分需要注意的tips:一是英语写作同管综一样,最好也要找专人批改(自行批改不靠谱,你要能改对了当时咋没写对?),二是要依次注重英语写作的书面、格式、内容、句子难度(最重要的是前三者,最后一个不强求)。具体来说,书面这块除了要注意字体,还要注意字间距不能太宽!(大致间隔1.5-2个字母),格式、内容要严格按照考题要求来,一般都是三段式,否则写的再优美也是低分,同时要注意文章逻辑的连贯性,要符合说话的习惯。字数不能太多,大作文最多写个19-21行就行了(约180词,可以自己数数),言多必失,多就容易错,而且卷面也容易变得不太好看。

附上一张英语作文练习稿纸


2.个人备考经历

1-4月任务:找到初试备考方向,抓稳各科理论知识。

(1)使用教材/课程:
<1>数学:机工版高分指南
<2>逻辑:高教版逻辑分册
<3>写作:高教版写作分册+鑫全写作分册
<4>英语:恋练有词视频课

 

(2)执行战术:
<1>数学:自己看书为主,听课为辅。
<2>逻辑:先听课,再看书。逻辑是一门有些玄乎的课程,直接自学容易走偏,故考生需要先行听课,做到熟知构建理论体系:熟悉诸如形式-假言、直言、论证-支持、削弱等分类;
<3>写作:先听课,再看书。写作需要采用两条腿走路,一是通过课程及书本学习理论知识,写作结构布局、考试要点等等;二则是平时多阅读积累,学习措辞、锻炼思维模式,进而提高表达能力(红辣椒评论、人民日报、人民日报评论都是些不错的积累素材的公众号)。
<4>英语:视频课+单词书。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基础,看视频课可以增强中后期解析长难句的能力。

 

4-7月任务(进阶提高阶段):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解题,重在正确率而非速度。

(1)使用教材/课程:

<1>数学:高教版高分指南、机工版数学分册
<2>逻辑:老生研路逻辑课
<3>写作:鑫全讲真题、写作历年真题详解(王诚)、老生研路写作课
<4>英语:考研英语一黄皮书

 

(2)执行战术:
<1>数学:通过教材掌握考题题型。在前一阶段已有基础知识铺垫的前提下,本阶段重在熟知各种应试题型(真题暂且不碰)。
<2>逻辑:按照先做题,再听讲的顺序,通过视频课程进一步提高思维反应速度。本阶段尽量做到能够熟练识别新题种类,并能较快地想出解题对策,形成应试思维(真题暂且不碰)。
<3>写作:着手练习2010-2017的写作真题,按照从新到旧的方式进行练习。考虑到自己是写作功底较薄的理科生,因此我自四月起就开始了写作的实操演练。另外,之所以不从最新一年的真题入手,是为了将几份最新的真题进行实操演练,按照从新到旧的顺序,则是因为相比于早年真题,近年真题的出题思路可能更具时效性。
<4>英语:逐字逐句精翻英语一的阅读真题部分,以锻炼阅读及翻译能力。另外,英语一其他部分暂且不看。(英语二真题暂且不碰)

 

7-11月中旬任务(真题+模拟阶段):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速度,形成良好的应试习惯。

(1)使用教材/课程:

 

<1>数学:历年真题、老吕真题超精解、数学千题、王诚八套卷、鑫全五套卷等若干模拟卷、老生研路数学技巧课(讲授速解技巧)。
<2>逻辑:历年真题、逻辑历年真题详解(王诚)、早年真题详解(王诚)、逻辑千题(鑫全)、王诚八套卷、鑫全五套卷等若干模考卷。
<3>写作:老生研路写作课、鑫全讲真题、写作历年真题详解、王诚八套卷、鑫全五套卷。
<4>英语:考研英语二真题、高分写作(王江涛)、考研英语一真题、谭剑波/张剑模拟卷。

 

(2)执行战术:
<1>数学:精做历年真题(2010后),完成精做后进行横向归类(同类型的题目放一块,分析共同之处)。形成真题解题思维后,可以拿模拟卷练练手。
<2>逻辑:精做历年真题(2010后),完成精做后进行横向归类。形成真题解题思维后,可以拿模拟卷练练手(模拟卷使用原则同上)。
<3>写作:精做历年真题(2010后)。
个人推荐不同部分跟不同的老师:易熙人—完形、唐迟—阅读、张剑、王江涛—写作。另外,建议横向归类不同年份的同类阅读题(具体分类标准以授课老师为准);建议按照张剑的写作黄皮书打造个性化的个人写作模版,不建议盲目背诵(应将高分写作视作素材,提取其中好的句式结构以及词汇即可)。

 

11月中旬-正式初试阶段任务:戒骄戒躁,放平心态。

(1)执行战术:每日翻翻真题,看看错题,考前一周再做一套模拟卷保持题感。

 

3.复试


总体方针:同初试一样,个人认为拉长战线,每日保持一定量的复试学习是比较科学的战略。

具体策略:


(1)会计、财管:确定目标院校后,我便立刻购买了目标院校复试指定书目及相关书籍——中级财务会计(微课版)+企业财务管理(第二版)+老生研路辅导教材。与此同时,还购买了老生研路的暑期基础课程。(当然,本阶段仍须以初试为重点,复试每日的备考时间不宜过长,备考前一两个月就可以先搁置复试备考了)。初试结束后大约一周,开始会计、财管的学习,仍然是以指定教材为主,以机构教材为辅。具体学习方法由浅到深,熟悉各章情况后可以尝试做做思维导图。
附上本人复试所用的思维导图截图

(2)其他素质
除了专业课,还需要注重其他科目/其他素质,这里列出政治、口语以及面试细节三部分内容。
<1>政治:注重时政的理解记忆,院校有指定政治教材的另算。(每年都有个别高分考生因为忽视了政治的学习翻车!)
<2>英语口语:注重日常交流中的表达,先做到能听懂,再做到有话讲,最后是做到英语表达内容有逻辑、有内涵。
<3>面试细节:后期需要准备好中英文自我介绍+历年常见面试问题+个人心态+个人仪表+复试环境(线上复试)

最后,愿今年考生如愿以偿,成功上岸!